《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》从2007年发布后已经10多年,网游防沉迷系统就与一直与游戏行业息息相关,但是目前来说防沉迷系统效果并不怎么样,面对日益加重的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,昨天作为官媒的人民日报公开点名要求游戏防沉迷系统需要升级!
2月2日人民日报要闻第6版发布了一篇《网游正火热 何以解‘瘾’忧》的文章,直“剑指”游戏防沉迷系统!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或称青少年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,旨在利用设置经验值增长和虚拟物品奖励阶段阈值的方式,惩罚非健康游戏时间的游戏内奖励,达到限制未成年人的在线游戏时间的效果。该系统于2007年4月15日在所有网络游戏中试行,同年7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。
然而随着游戏的进一步火热,甚至成为未成年人主要的社交交际手段之一,防沉迷系统并未完全起到预设的效果,人民网甚至在文章中称“防沉迷系统几乎成了摆设”。
文章认为防沉迷系统效果待提升的原因,与玩家、厂商以及防沉迷系统本身都有关系。
首先是游戏行业高度发展,产品趋于精品化,“设计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准,画面精美、场景丰富、游戏速度快,玩家能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玩”。加上注册简单,节奏快,即便是未成年人也只需要投入少量时间“就能取得成绩”,未成年玩家甚至还会有“跟大人玩,他们会觉得自己也是大人了”的心理。
“网络游戏本质上是一套强反馈且有社交功能的意义系统”,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寻找的东西和在现实生活中一致。同样有未成年玩家表示,“我卸载过好几次,可朋友一召唤,我又给装回来了。”
换言之,网络游戏在内部构建了真实、强大的社交体系,是未成年玩家难以脱离的重要原因。
文章还表示,除了玩家自己难以离开游戏外,政策监管和行业自律也“亟待加强”。防沉迷系统要求的实名注册制度,很容易就被破解或绕过,未成年玩家冒用他人身份证信息、规避和破解网络防沉迷系统现象屡见不鲜。
有专家表示:游戏分级制度是当下推行的最佳时刻!
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,游戏当下成为广泛的社会现象和问题,引起全民关注,“对于推动游戏分级制度是个很好的机会”。分级管理制度的出台,对于网络游戏的精细化管理具有指导意义。
对于官方最近不断“紧盯”游戏这一行业的动作,可以看出国人“沉迷游戏”的现象已经引起了高层的注意,对游戏行业的政策不断收紧将是18年的常态了!